新产品动销第一步:如何用SMART原则定出“能落地”的目标?

文章类型:建站资讯    发表于2025-08-08   文章编辑:开利网络-广州网站建设公司   阅读:24

新产品上市前,最容易踩的坑是“拍脑袋定目标”——销售额随便喊、市场占有率靠感觉、动销率算不清。本文手把手教你用SMART原则拆解目标,结合智能保温杯、新茶饮等真实案例,教你把“虚目标”变成“可追踪的行动表”,让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!

01

为什么你的动销目标总“落空”?

很多企业的动销目标是这样定的:“3个月卖500万”“市场占有率提到10%”“动销率搞到60%”。但这些数字背后,没有考虑企业资源(研发、渠道预算)、市场容量(同类产品年销多少)、产品特性(是新功能还是迭代款)。

举个反例:某母婴品牌新推一款智能奶瓶,盲目设定“3个月动销率80%”(总SKU 10款),结果因渠道压货、消费者对“智能功能”不买账,最终仅2款SKU有销量,动销率仅20%,团队士气大挫。

02

正确定目标的3步法:
从“拍脑袋”到“可落地”



 第一步

  用SMART原则框定“硬指标”


SMART原则(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性、有时限)是定目标的“黄金法则”。以一款单价150元的智能保温杯为例:

· Specific(具体):明确“3个月内,核心城市(一线+新一线)动销率≥80%”;

· Measurable(可衡量)
:用数据说话(销售额750万、市场占有率2%、动销率80%);

· Achievable(可实现):结合市场容量(同类产品年销500万台),企业资源(渠道覆盖200家超市),计算“500万×1%×150元÷12月×3月=750万”;

· Relevant(相关性):目标需与企业战略匹配(如“抢占年轻白领市场”);

Time-bound(时限):明确“3个月”而非“尽快”。




 第二步

  拆解动销率的“真实意义”


动销率≠“卖得多的SKU占比”,而是“有效动销”的比例。某新茶饮品牌曾因盲目压货给经销商,导致首月6款新品中仅1款有真实销量(另1款因制作失误被大量退货),实际动销率仅16.7%,而非表面的33%。

正确计算步骤

1. 统计周期内(如30天)有实际销售记录的SKU数(排除退货、积压);

2. 动销率=(有效动销SKU数/总SKU数)×100%。



 第三步

用工具固化目标——SMART目标卡


制作一张“目标拆解表”,列出核心指标(销售额、市场占有率、动销率)、数据来源(企业资源表、市场调研)、责任人(市场部/销售部),贴在团队办公区,每天同步进度。

动销目标是“导航仪”,不是“数字游戏”。用SMART原则拆解,用工具追踪,才能让团队“看得见方向,摸得着进度”!下一篇,我们聊聊“如何用3张地图,找到新产品的最佳动销路径”。

标签:新产品动销第一步:如何用SMART原则定出“能落地”的目标?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为开利网络-广州网站建设公司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://jz.klwl.net/news_show_4947.html
返回新闻列表